万历二十七年秋,沈复穿越到大理古城已近三月。从最初对 “铁兽”“发光方块” 的惶恐,到如今能熟练用手机扫码买鲜花饼、跟着阿秀学唱民谣,他渐渐习惯了这方水土的节奏。只是每当夜深人静,摸着怀中泛黄的《三白游记》初稿,仍会想起苏州的芸娘,想起拙政园的柳絮,那份跨越四百年的思念,总在洱海风起时悄悄漫上心头。
“三白,明天我要去喜洲帮奶奶染布,你要不要一起?” 傍晚,阿秀抱着吉他从人民路回来,额角沾着细汗,发梢还带着风的味道。沈复正坐在客栈窗边写诗句,闻言抬头:“不了,你先去忙。我听闻双廊古镇临洱海而建,素有‘苍洱风光第一镇’之称,想独自去逛逛,也算是寻些写诗的灵感。”
阿秀笑着点头,从包里掏出一个粉色的手机挂坠:“把这个挂在你手机上,万一迷路了,就给我或老沙打电话。” 她边说边帮沈复把挂坠系在手机上,又打开导航,帮他设好路线:“你坐古城到双廊的班车,一个小时就到了,记得早点回来,晚上老沙酒馆有驻唱,咱们一起去听歌。”
沈复接过手机,指尖触到挂坠上软乎乎的绒毛,心中泛起暖意。这三个月,阿秀像一束光,照亮了他在陌生时空的迷茫;老沙则像兄长,带着他喝啤酒、弹吉他,让他感受到久违的知己之乐。他轻声道:“放心,我定不会误了时辰。”
次日清晨,沈复换上阿秀给他买的棉麻长衫 —— 比明代的长衫轻便,又保留了几分古风,走在古城里,倒也不算扎眼。他背着一个帆布包,装着手机、纸笔,还有阿秀塞给他的几个鲜花饼,按照导航的指引,来到古城南门的班车停靠点。
等车时,他看到一个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手机在直播,口中说着 “家人们,今天带你们逛大理古城”,周围围着几个游客拍照。沈复愣了一下,想起刚穿越时,阿秀也以为他是 “角色扮演”,不禁莞尔 —— 原来这时代的人,竟也喜欢穿古人的衣裳。
班车缓缓驶离古城,沿着环海公路前行。窗外的洱海像一块湛蓝的宝石,随着车行不断变换着形状,远处的苍山覆着淡淡的云,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着微光。沈复靠在车窗边,看着沿途的风光,忍不住拿出纸笔,写下:“环海公路绕碧波,苍山含黛映清涡。此身虽在千年后,犹爱人间好景色。”
一个小时后,班车抵达双廊古镇。沈复下了车,站在路口,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—— 古镇依洱海而建,白族民居的青瓦白墙映在水中,岸边停着几艘彩色的小船,远处的南诏风情岛若隐若现,比阿秀描述的还要美。
沈复此时心情大悦,正对着洱海,不少游客拿着手机拍照,还有人穿着婚纱在拍婚纱照。沈复找了个空位坐下,拿出手机,学着别人的样子,对着洱海拍了一张照片。照片里,苍山、洱海、白桌,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,他忍不住发给阿秀,附了一句:“此处风光如画,阿秀姑娘诚不欺我。”
没过多久,阿秀回复:“好看!你站在桌子旁边拍一张,我帮你修图。” 沈复看着手机屏幕,有些茫然 ——“修图” 是什么?他左右看了看,见一个姑娘正拿着手机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,原本普通的照片,瞬间变得明亮鲜艳。他恍然大悟,原来 “修图” 是让照片更美的法术。
他站起身,让旁边的游客帮他拍了一张照片,发给阿秀,然后背着包,沿着洱海慢慢走。双廊的街道比古城更清净,路边的店铺大多卖手工艺品和小吃,有卖木雕的,雕刻着苍山洱海的图案;有卖银饰的,錾花的镯子与明代的样式有几分相似;还有卖 “扎染围巾” 的,蓝色的花纹像极了他昨夜梦中的江南烟雨。
吃过甜品,沈复继续往前走,来到一处开满三角梅的小巷。巷子尽头有一个小码头,几个老人坐在岸边钓鱼,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格外悠闲。沈复走过去,坐在石阶上,看着洱海中的鱼群游来游去,想起在苏州时,和芸娘一起在太湖边钓鱼的日子,心中泛起一丝怅然。
就在这时,他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吟诵声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” 声音清朗,带着几分抑扬顿挫,竟有明代文人吟诵诗词的韵味。沈复心中一动 —— 这时代的人虽也穿古人衣裳,却很少有人能把诗词吟诵得如此地道。他循声望去,只见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上,站着一个穿藏青色长袍的年轻人,正对着一个黑色的架子说话。
沈复站起身,朝着年轻人走去。走近了才看清,年轻人的长袍样式与明代的 “直裰” 极为相似,腰间系着一条玉带,头发束成发髻,插着一支木质发簪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正对着架子上的手机吟诵诗词。
“这位兄台,好雅兴!” 沈复拱手作揖,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。他穿越到这个时代三个月,从未遇到过能如此贴合古人气质的人,心中不禁猜想 —— 莫非这位兄台,也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?
年轻人被吓了一跳,停下吟诵,转头看向沈复。当看到沈复的棉麻长衫时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笑着拱手回礼:“这位公子,客气了。”
沈复见他也用古人的礼仪回应,心中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想。他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:“兄台不必隐瞒,某观兄台衣着谈吐,绝非此时代之人。某乃万历年间沈复,字三白,苏州府人氏,三月前因太湖风暴,意外来到此处。不知兄台来自哪个朝代?是如何穿越而来的?”
年轻人闻言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哈哈大笑起来,指着手机说:“这位公子,你误会了。我不是穿越者,我是在直播呢!” 他边说边把手机转过来,屏幕上显示着 “大理良源” 的字样,还有不少评论在滚动:“哇,又来一个穿古装的帅哥!”“两人是不是在演古装剧?”“主播快问问这位公子是哪个剧组的!”“大家不要惊慌 , 这是V50请来的演员?”
沈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,又看看年轻人,脸上满是困惑:“直播?何为直播?兄台既非穿越者,为何穿着古人的衣裳,还吟诵前朝的诗词?”
年轻人笑着解释:“我叫良源,毕业于北京戏剧学院,现在是一名古风主播。平时就穿古装直播,给大家讲古诗词、聊传统文化。我这身衣服是仿明代直裰做的,不是真的古人衣裳。” 他怕沈复听不懂,又补充道:“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手机,让全国各地的人看到我,和我互动。”
“通过手机让千里之外的人看到?” 沈复瞪大了眼睛,伸手摸了摸手机屏幕,“此等神物,竟有如此神通?比古代的‘千里镜’还要厉害!”
良源被他的反应逗笑了:“公子你太有趣了,你是在拍古风视频吗?还是专门来双廊体验生活的?”
沈复摇了摇头,认真地说:“某确是万历年间之人,并非拍视频。三个月前,某与妻子在太湖泛舟,遭遇风暴,醒来便到了此处。若不是遇到阿秀姑娘与老沙兄,某恐怕早已葬身他乡。” 他说着,从帆布包里拿出《三白游记》的初稿,“这是某写的书稿,记录了某与妻子的生活,兄台若不信,可一观。”
良源接过书稿,翻开一看,只见上面是工整的毛笔字,文字细腻温婉,确实像是古人的手笔。他惊讶地看着沈复:“公子,你这书稿…… 是真的?你真的是从明代穿越而来的穿越者?”
沈复点头:“千真万确。起初某也不信,可这三个月的经历,让某不得不信。此时代的‘铁兽’(汽车)、‘发光方块’(手机)、‘千里传音’(电话),皆非万历年间所有。”
良源越听越觉得神奇,他举着手机,对屏幕里的观众说:“家人们,你们敢信吗?我遇到了一位‘穿越者’,他说自己是明代的沈复,还带来了书稿!”
屏幕上的评论瞬间炸开了:“主播别逗了,这是请来的演员吧?”“这书稿看起来好旧,不会是真的吧?”“沈复?是不是写《三白游记》的那个?”“求主播多拍点,我要看‘古人’逛双廊!”
良源笑着对沈复说:“公子,我直播间的家人们都很好奇,你能不能和他们打个招呼?再给我们讲一讲明代的生活?”
沈复虽不懂 “直播间”“家人们” 是什么意思,但见良源热情,便点了点头。他对着手机拱手道:“诸位乡亲父老,在下沈复,字三白,来自万历二十七年苏州府。今日有幸与诸位相见,实属缘分。若诸位有想听的明代趣事,某定当知无不言。”
他话音刚落,屏幕上的礼物就刷了起来,评论也越来越多:“‘乡亲父老’太可爱了!”“求沈公子讲一讲《三白游记》里的故事!”“沈公子穿长衫好有气质,像从画里走出来的!”
良源笑着说:“公子,你看,大家都很喜欢你。这些‘礼物’是大家对你的支持,就像古代的‘打赏’一样。”
“打赏?” 沈复想起自己在明代时,偶尔会给街头卖艺的人一些碎银子,恍然大悟,“原来如此,直播就是网络要饭,多谢诸位乡亲父老的打赏。”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沈复坐在良源身边,给直播间的观众讲明代的生活:讲他和芸娘如何在七夕拜天孙,如何做 “活花屏”,如何在沧浪亭赏月;讲明代的服饰、饮食、礼仪,还有他写《三白游记》的初衷。良源则在一旁补充,偶尔帮他解释一些现代词汇,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。
有观众问:“沈公子,你觉得现代和明代哪个更好?”
沈复沉吟片刻,说:“明代有芸娘,有江南的烟雨,有文人的雅集,是某心中的故土。而现代有阿秀姑娘、老沙兄,有苍山洱海的美景,有‘手机’‘汽车’这般神奇的物件,让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。两者皆有可取之处,某虽思念故土,却也珍惜当下。”
他的话让直播间的观众深受触动,礼物刷得更勤了。良源看着屏幕,笑着说:“公子,你真是太厉害了,今天的直播人气比平时高了好几倍!”
沈复有些不好意思:“不过是随口说说,倒是让兄台见笑了。”
两人正聊得投机,沈复的手机突然响了,是阿秀打来的。他连忙接起:“阿秀姑娘?”
“我在双廊的一个小广场,遇到了一位叫良源的兄台,他正在…… 直播。” 沈复看了一眼良源,有些不确定地说。
“良源?是不是那个穿古装直播的主播?我刷到过他的直播!” 阿秀的声音兴奋起来,“你们在哪?我现在在喜洲,染完布就过去找你们,咱们一起吃午饭。”
沈复把位置告诉阿秀,挂了电话,对良源说:“阿秀姑娘也认识你,她等会儿过来找我们。”
两人又聊了一会儿,阿秀就带着一身扎染的蓝靛香气赶来了。她看到沈复和良源坐在一起,笑着说:“我还以为你们要等我好久呢,没想到你们聊得这么投机。”
良源站起身,拱手道:“阿秀姑娘,久仰大名,我是良源,你的粉丝。”
阿秀笑着回礼:“良源兄客气了,我也经常刷到你的直播,你讲的古诗词很有意思。”
三人找了一家临洱海的餐厅,点了几个大理特色菜:酸辣鱼、黄焖鸡、清炒海菜。吃饭时,沈复说起刚才误把良源当成穿越者的事,阿秀笑得前仰后合:“三白,你也太可爱了!良源兄是北京戏剧学院毕业的,他的古装都是自己设计的,可不是真的穿越者。”
良源也笑着说:“我刚开始也被公子吓了一跳,还以为遇到了同好,没想到公子竟是真的‘古人’。不过说真的,公子的气质和谈吐,比我们这些‘演古人’的要正宗多了。”
沈复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:“是某唐突了,让两位见笑。”
“不唐突,这才有意思呢!” 阿秀夹了一块鱼肉给沈复,“快尝尝,这是洱海的鱼,很新鲜。”
三人边吃边聊,从诗词聊到音乐,从古代聊到现代。良源说他毕业后,本来想进剧院当演员,后来觉得直播能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,就做起了古风主播;阿秀说她想攒钱开一家自己的音乐工作室,创作更多关于大理的歌曲;沈复则说,他想把在现代的经历写进《三白游记》,让后人知道,在四百年后,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,还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。